Raise or Fall
02018年澳大利亚站结束后,WilliamsF1又开启了一个失望的赛季。在拥有了强大的技术核心成员,充足的预算,年轻的车手阵容后,FW41似乎仍然在延续成绩下滑的趋势。
多年来WilliamsF1赛车的套件单独拿出来可以分析出大量信息和优势,但是用在赛场上似乎就完全丧失了作用。因此我个人的推断是: WilliamsF1工程团队的协作有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整支车队上下都不知道自己的赛车为什么快也不知道为什么慢。
纵使有洛维和一众从法拉利和红牛挖来的技术核心成员主持大局,但是团队间壁垒的构建由来已久,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毫无效率,所以赛车没有做到整合,只是组装而已。
与其他车队相比,WilliamsF1更像是一个家族企业,这种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这些特征都可能成为激烈竞争中的弱点:保守,盲目。
所以我称WilliamsF1为“大英帝国车队”是有根据的——用傲娇掩饰着没落,靠血统支撑着信仰。
Red Bull Racing is Leaving
0虽然MercedesGP蝉联双料冠军的新闻占据了大量F1版面,但是关于Redbull Racing的话题一点也不逊色:出借Sainz,放弃Kvyat,引入Hartley,续约Verstappen……很多人表示不解并且猜测红牛青训体系下已经青黄不接了。而在我看来,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红牛可能开始对F1丧失兴趣了。
我们知道Sainz是本田-STR合约的一部分,既然雷诺不能保证夺冠,那么能从其他厂商多拿点钱也是不错的选择。Sainz就是为了提前摆脱雷诺的权益之举。
Kvyat虽然年轻也曾经有过亮眼的表现,但似乎在车手市场缺乏足够的分量。这让人不禁联想到Redbull对待Sébastien Buemi和Jean-Éric Vergne的方式。毕竟Redbull不是汽车厂商,话题和盈利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车队当然会放弃不能带来收益的车手。
启动Hartley让很多人看不懂,但是看看保时捷最近退出WEC以及对F1暧昧就能联想到,Hartley无疑是红牛和保时捷搭讪的完美话题。
Verstappen是目前最具天赋的F1车手之一,也是红牛最宝贵的车手资产,最年轻分站冠军的头衔能让Red Bull Racing在未来一段时间价值的保障,也是转手谈判的重要筹码。如果RBR真的易主,说不定连今后的冠名费都能用Verstappen省下来。
3年的连续低迷已经让Redbull失去耐心,对雷诺引擎的抱怨也日益严重,退出F1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所以我们很有可能在两年后看见Redbull AMR F1 Team或者Redbull Porsche GP这样的车队。但无论如何,完美的运作仍会让Redbull车手长期活跃在F1市场。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Why WilliamsF1 should abandon Massa
0这篇文章在WilliamsF1宣布不再于Massa续约的时候还没有完成,所以只能烂尾了……
————————————————-
赛季临近结束,Felipe Massa再一次走到了F1职业生涯的岔路口。现在对WilliamsF1最热的话题就是谁将成为车队再2018年搭档Lance Stroll的车手。
Paul Di Rista作为WilliamsF1的后备车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临危受命顶替Massa得到了车队的一致认可;Robert Kubica的努力有目共睹,重返F1无疑能给WilliamsF1增添更多传奇色彩;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就等着车队宣布二者其一取代Massa成为WilliamsF1车手的消息。
然而这些车手都有不可忽视的“硬伤”:Di Resta长期脱离高强度赛事,要让他短时间回到巅峰状态不是容易的事;
Kubica虽然很快,但是他的伤病能让他坚持多久?一年17场比赛是否反而成为他恢复的障碍?另外,Kubica是否能参加Martini的社交活动?
要知道,Lance Stroll已经成为Martini赞助的软肋,同时Massa不能给Oris做宣传,因为他的个人赞助商是Richard Miller——McLaren车队的手表赞助商。WilliamsF1经不起这种瘸腿赞助的折腾了。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支车队都需要有经验,有状态,且能确保PR一致性的车手。Massa虽然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自2014年以来坐在1号车里一直无法掩盖队友的光芒。实践证明经验已经无法帮助WilliamsF1找到任何状态,4年来WilliamsF1赛车慢的一如以往,偶尔快的也莫名其妙。显然这不是经验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希望能有一名全面的车手加盟WilliamsF1,那么能否再次围观Massa再泪奔巴西呢?
权利的游戏
0
F1解说的斗争
0经过了蜜月期,F1在国内的境遇越来越差,然而有几个话题十几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愈演愈烈:“哪家的转播好,谁的解说专业”。
我曾用非常难看字眼来表达我对五星体育三个赛车直播评论员的不满,其中一位我觉得他收集了太多数据,直播时不念完手上数据誓不罢休,因而限制了临场发挥。然而这个所谓的“数据帝”使用的分析方法10年来没有任何改变和进步。当然,他是不可能了解BI和大数据了。
最近乐视请一个业余的不知是模特还是什么的主持人来做直播解说似乎引爆数据帝的自尊,就像10年前的我也会像钾块扔进水里一样剧烈的抨击这种“业余”的解说一样。经过岁月洗礼,现在我认为乐视这种做法一点也不业余,国内互联网行业本来就是拿钱搞事没钱走人,乐视也不是为了要塑造专业的形象和口碑,大家爱看丑态,那么乐视就满足大家这口味。只要能引发大量讨论、吸引关注、保持流量,哪怕是找一群发情的狒狒在演播室叽叽咋咋两个小时投资商也会慷慨的掏出10个亿!
互联网已经不是过去的传媒业了,看不惯这种营销的人只是年纪大了或是思维落后。然而如此激烈的抨击居然都不敢点名,怂成这样连键盘侠都不如,看来只是在羡慕嫉妒恨了。
How to support Formula 1 —— Part I
0你以为F1赛车上眼花缭乱的涂装是干嘛用的?其实这些Logo向车迷传达了支持车队和车手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买买买!如果车迷不买,赞助项目就会失败,车队预算就会减少,比赛成绩就会下滑,车手就会贬值。
2009年的经济低迷曾导致大批金融和通信行业的赞助商退出F1,这项世界顶级的赛事也随之进入了衰退期。但是近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热销,于是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品牌开始进驻F1了。我们来看看能买些什么吧。
BlackBerry | 黑莓手机曾经也是时尚的象征,但是王座已被iPhone篡夺,现在以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身份存活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Qualcomm | 高通的无线通信芯片遍布全球,这才是数字通信市场第一品牌!同时,高通在Formula E推广其无线充电技术。
EPSON | 爱普生在数字影像市场已经达到巅峰,现在开始在精密机器和机器人领域发力。
BOSE | 因降噪耳机闻名的音响品牌,其HiFi技术也不容小觑。
Casio Edifice | 卡西欧成功的将电子科技和手表融为一体,逐渐改变了其廉价的形象。
Hisense | 家喻户晓的国产家电品牌——海信,目前已经与一系列欧美顶级赛车运动开展合作。
Yotaphone | 俄罗斯人不仅把高科技用在军火上,也用在了手机上。
SkullCandy | 异军突起的美国耳机和音响品牌,已经开始与Beats抗衡。
WilliamsF1 Comes to China
0WilliamsF1车队在中国站的表现历来都没法让人提起兴趣,今年FW30在上海赛道上的三次练习赛同样不温不火,甚至让人担忧。然而排位赛结束后我们惊奇的发现马萨和博塔斯占据了第四和第五的发车位,并成功的将一辆法拉利压制在身后。
2014年以来,WilliamsF1车队一直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不仅仅是在赛道上,也包括在社交媒体的表现。2015年以前,用内容匮乏、操作业余来形容WilliamsF1车队的社交媒体运作一点也不夸张,但是新赛季揭幕后WilliamsF1车队开始使用统一,有趣,交互的方式来宣传车队,甚至对其一贯冷漠对应的中国市场也重视有加。
首先,车队使用统一的图片来传递官方信息: Twitter @WilliamsRacing
每站比赛都会用一套有趣的数字将本地特色和车队联系起来: Instagram @williamsmartiniracing
官方商品销售网站也温馨的给出提示:Williams Racing Shop
经历了10年的低迷后,WilliamsF1在新的团队和赞助商的支持下变更更加成熟,先进,富有激情。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让我们期待WilliamsF1车队在中国续写伟大的历史。
Rightbull and Leftnault
0澳大利亚站后,红牛F1车队和雷诺引擎上演了一场互相指责的闹剧,4连冠车队和引擎供应商的关系降到冰点,双方的合作似乎走到了尽头。
这时候红牛F1车队顾问Helmut Marko抛出了退出F1的言论更是引爆了媒体的神经。作为红牛车手发展计划的负责人,Helmut Marko精准的眼光已经多次震惊世界,他对红牛品牌与赛车结合价值的理解无人能及,所以Helmut Marko的言论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首先,红牛不是汽车厂商,他们参与F1运动唯一的目的就是品牌推广和价值提升,如果无法体现红牛品牌的价值,这项赛事对红牛就毫无价值。
其次,红牛参与的汽车运动项目中不乏顶级赛事,旗下聚集了众多天赋秉异的年轻车手。如果红牛退出,将带走一批包括车手,技术,赞助和观众的重要潜在资源,对F1将是巨大的损失(这也是红牛F1车队如今不可一世的资本)。
但是经历了一年多的不如意后红牛F1车队的管理层确实有些气急败坏,对引擎供应商的指责多少显示出这支车队的浮躁。现在红牛F1车队也意识到自己无法脱离雷诺存在,如果后者退出F1,红牛失去的不仅是量身打造的引擎,还有冠名赞助商。红牛绝不希望看到WilliamsF1式的衰退发生在自己身上。
从雷诺多年来反复辗转于车队和供应商身份也能看出其对F1投入颇深,以至于不断调整策略以扩大自己在F1的影响力。如果现在退出,今后的回归之路必将充满艰辛,看看现在本田的窘态吧。
另一方面,通过澳大利亚站比赛和马来西亚的排位赛来看雷诺引擎确实存在拖累RB11赛车的现象!在不需要绝对速度的时候,RB11赛车和车手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
所以还是希望这红牛车队和雷诺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未来,而不是退出了事。